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租赁信息

最“曲折”女首富汪莹:三年时间狂赚3000多亿上市一年暴跌97%

2022-09-22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三年时间狂赚3000多亿,却又仅用一年时间股价暴跌97%,悦刻电子烟的创始人汪莹的创业之路,跌宕起伏宛如在坐过山车。

  据悉,截止到今年8月,汪莹的雾芯科技股价已经跌到了1.4美元每股,总市值21亿美元,和其巅峰期458亿美元差了20多倍。

  那么汪莹是怎样从零开始创立起一个价值千亿的电子烟帝国的呢?她的迅速成功为何又紧随着垮塌般的失败呢?本期商将锦囊就来带大家了解中国电子烟女王:汪莹。

  汪莹的公开资料不多,她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的管理学院,拿到了金融学学位后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读研。

  尽管我们无从得知汪莹求学之路的细节,但能拿下哥大的MBA硕士学位足以证明,汪莹是个狠人。美国名校硕士的加持让汪莹刚一出校园就拿到了世界五百强企业宝洁的工作。

  2016年,优步中国被滴滴收购,厚积薄发的汪莹凭着多年工作的履历顺利拿下了优步中国的事业部负责人一职。成功从打工人实现了阶级跃升,跻身世界名企的管理层。

  但仅仅是当名企的中层管理依然不能让汪莹满足,在优步中国待了没两年,汪莹就对漫漫打工路丧失了耐心,她决心下海创业,在2018年1月正式从滴滴辞职。

  汪莹相中了电子烟产业,在2018年中国已经有了诸如柚子、福禄等电子烟品牌。但这些品牌在汪莹眼中就是半死不活的状态,根本没有哪一款能够占领全国的市场。

  2018年时,电子烟在中国也早就不是新鲜玩意了。世界上的第一款电子烟就于2004年诞生在中国。

  但中国的电子烟制造主要是用于出口,在2018年我国生产的95%的电子烟都卖给了欧美。国内市场则一直没有出名的电子烟品牌。

  尽管汪莹没有任何烟草行业的从业经验,但当时国内的电子烟制造技术已经相当成熟,汪莹并不需要从零开始摸索。

  汪莹前脚从滴滴辞职,后脚就******了自己的品牌。2018年1月2日,雾芯科技在深圳正式******,汪莹从自己待过的优步、宝洁等企业拉来了不少人才入伙。

  在研究了当下电子烟行业的现状后,她发现电子烟在国内火不起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电子烟在很多消费者眼中就是个能充电的传统香烟。

  其次就是早在2009年,央视就对电子烟的健康问题提出过质疑。于是汪莹决定让自己的产品尽量减少和烟的绑定。

  她将自己的产品取名叫悦刻电子雾化器,在名称上就不带一个烟字,并且在产品的造型设计上也摆脱了以往和卷烟接近的外形,而是做成了外观圆润新潮的样子。

  除此之外,雾芯科技还不断在媒体上宣传雾化器不是烟、是低害甚至无害产品。一套组合拳下来之后悦刻顿时受到了广大烟民和青少年的追捧。

  烟民将其视为戒烟神器,未谙世事的青少年则把它当成时尚和成熟的象征。而此时国家针对电子烟的相关管控还不成熟,悦刻便开始了在国内市场短暂却疯狂的病毒式扩散。

  而汪莹更是仅用了3年就让雾芯科技在每股上市,2021年1月22日,雾芯科技的上市首日,市值就达到了458亿美元,相当于3000多亿人民币。

  一夜之间成为千亿富豪的汪莹顿时成为话题人物,与她的热度一同上涨的还有电子烟相关的讨论。标榜着低害无毒的电子烟,难道真的比普通香烟更加健康吗?

  由于我国明令禁止对未成年人出售香烟,此时尚处于野蛮生长阶段的电子烟就成了很多想要“偷尝禁果”的未成年人的选择。

  电子烟开始进入了它不该涉足的地方:中学。当家长和老师们发现自己的孩子正拿着一个黑色烟弹吞云吐雾,一脸陶醉之时,悦刻就难逃舆论浪潮的冲击。

  首先就是对所谓雾化器安全性的讨论,无论雾芯对于电子烟的概念如何进行宣传,依然无法改变电子烟也是烟草制品,其中含有成瘾致癌的尼古丁这一不争的事实。

  我国对于烟草制品的管控是相当严格的,不仅会征收重税来抑制烟草产业的无限制增长,并且所有的香烟都会被标注吸烟有害健康的表示来警示烟民,及早戒烟。

  2021年3月,就在悦刻电子烟在美国上市两个月之后,我国烟草专卖局发布了《电子烟管理方法》。

  规定禁止销售除烟草口味外的调味电子烟,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电子烟产品等政策。并且官方媒体也多次提醒消费者,电子烟对健康的危害和传统香烟没有任何区别。

  在政策的规范和消费者的抵制之后,雾芯科技的股价就开始一路狂跌。如今雾芯科技的市值仅有21亿美元,缩水了20多倍。

  电子烟的管制空档造就了汪莹的暴富,但烟草制品的本质却让其不会永远野蛮生长。汪莹创业之路的大起大落,看似扑朔迷离,实则早在她选择电子烟的那一刻开始就已经注定。

  如果你喜欢本期内容,请关注我,为我点赞并转发,你们的每一份鼓励,都将是我做出更好内容的动力。

本文地址:http://www.caipu88.cn/2022/09/50161.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