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人才信息

在石家庄被发现的三千年古墓其墓主人是什么身份?

2022-10-07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近日河北文物局对石家庄市栾城周家庄古墓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进行了验收,其成果十分喜人,这也引发了全国网友的高度关注。这次在该区域发现了22座距今约三千年的墓葬,其中有17座被确定是殷商文化的遗存,则让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这个神秘的王朝。

  在这次的考古发掘中,殷商时期的墓葬大多呈现出甲字形,这是当时一种十分常见的墓葬形式。而在这些葬坑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其中以玉器,青铜器为主,这些文物对预测墓主人的身份有着极大的帮助。

  与此同时,在部分葬坑中,还出土了些许兽骨和殉葬者的骸骨。在远离狩猎文化已久的殷商时期,这些兽骨的出现也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那么这些墓葬的主人究竟有着怎样的地位呢?

  想要确定墓主人在当时的社会地位,我们不妨从墓穴最基础的结构类型来入手。这次在河北地区发掘的古墓中,有部分古墓呈现出标准的甲字形,而其余墓葬则多为长方形。这种墓穴形制的不同,在当时其实是十分常见的。

  中国的墓葬文化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逐渐脱离了公共墓葬的形式,单人或者双人葬坑开始成为主流,这和生产力的发展有直接关系。之前必须要整个氏族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工作在当时已经可以由家族完成,这便是氏族结构松动的标志。

  而最早期的单人葬坑多为竖坑土葬,即将逝者和陪葬品一起放入坑中。而根据其墓穴形状的不同,这类葬坑又被氛围,长方形,亚字形,中字形,甲字形等等。

  在这些葬坑中,最常见的种类是长方形墓葬,其最早在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中就已经被发现了,距今已经有8000-9000年的历史。这类墓葬的葬坑大小一般不大,长度一般在两米左右,而宽度一般只有一米,这种墓葬一般都是当时平民百姓的葬坑。虽然也有面积达到二十平方米的大型墓葬,它们可能是当时奴隶主的葬坑。但是在殷商时期,随着新墓葬形式的兴起,这样的大墓已经十分罕见了。

  而在殷商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贵族墓葬形式便是亚字形墓室了,因为其墓穴带有四条长墓道,形状与亚的繁体字十分相似,便因此得名。这种墓葬一般规制宏大,气势非凡,殷墟侯家庄西北冈王陵区发现的便是这一类型的墓葬。

  这一区域的葬坑最大的有330平方米,其深度也达到了15米。而这种规制在殷商时期的墓葬中是十分罕见的,因此被认为是商王的墓葬。而且这种墓葬只出现在殷商一代,在西周之后的历史上便不再出现了。

  而本次在周家庄遗址中出现的甲字形墓葬,也是殷商后期十分常见的一种墓葬形式。其墓穴为横穴墓室,其一端延伸出一条墓道,类似于甲字,故因此得名。这种墓穴在新石器晚期就已经出现,而其真正成熟是在商代。

  商代晚期的甲字墓,普遍被商王朝贵族所采用,著名的妇好墓便采用了这种形制。由此我们可以推测,这次在石家庄地区发现的甲字形墓的主人,应该很有可能也是商末的贵族。

  在此次的考古工作中,人们在这些墓葬坑中发现了数量众多的陪葬品。其中以玉器和青铜器为主,而青铜器中,工具的数量较少,更多的是青铜礼器,这也可以从侧面证明墓主人的尊贵身份。

  中国在墓葬中使用陪葬品的习俗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这反映出了中国原始宗教事死如事生的态度。而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最早期的陪葬品多为逝者生前使用的工具。不过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由于私有制的出现,让氏族人员之间出现了差异。而随着奴隶制王朝的建立,阶级也出现在原始社会之中。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单纯用工具来做陪葬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了,奴隶主阶级需要用其他陪葬品来显示自己不同的身份。

  而在这些物品中,最常见的便是礼器,因为其和原始宗教之间有着紧密地联系。在此次考古工作中,出土的陪葬品中除了青铜爵等酒器和青铜簋这样的礼器之外,也有少量箭簇。这些箭簇显然不是贵族身份的象征,那么这些人又为什么要将其带入地下呢。

  想要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不妨从遗址中的玉器陪葬品入手。在考古工作中除了青铜器之外,该遗址中还出土了不少玉器陪葬品,而这些玉器大多是经过精心雕刻的饰品,并非生活用具。而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龙山文化中,出土的玉器陪葬品中还有玉耒和玉斧这样的工具和武器,而在殷商时代这些器具全部消失不见。

  这说明在此时,部族的领袖以及奴隶主阶级已经完全脱离生产,阶级分化已经十分明显。而且这样的社会分化也影响到了其意识形态,他们对于死后世界的想象也变成了阶级社会,因此他们需要携带的只有证明身份的礼器,和玉制饰品,以及他们保障地位的兵器,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箭簇会成为这些贵族热衷的陪葬品了。

  在我们谈论殷商历史的时候,其末代帝王纣王总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其惨无人道的行为经常会受到后世文人思想家的指责。不过纣王究竟做出了哪些恶行,在如今已经不可考了。但是殷商时期风行的殉葬文化,很有可能是后人质疑其品性的重要原因。上图——商纣王剧照

  从中国远古时代开始,殉葬文化便已经开始出现,其最开始的是以兽殉的方式呈现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习惯在逝者的葬坑中放入猪的下颌骨或者猪头,这主要是用来体现死者财产的丰厚程度,是一种对于身份的证明,和陪葬的礼器,玉器有着相似的功能。

  不过在殷商时期,以猪作为陪葬的风气逐渐被取代,因为礼器能够完全替代其作用。不过一种新的殉葬动物开始出现,那便是殉犬。这种风俗的背后原因和殉猪完全不同,因为犬并不会被大量豢养,而且殷商时期,犬的食用价值便已经逐渐被其他动物所替代。专家普遍认为这种殉葬习俗是因为商代百姓认为狗有护灵驱邪的作用,因此会将其埋葬在墓穴中,承担保护死者灵魂的作用。

  而除了兽殉之外,殷商时期还有十分发达的人殉文化,在这次的考古现场便发现了疑似为殉葬者的骨骸。而在我国古代的历史文献中,对于殷商时期的人殉也有清晰的记载:

  笔者认为殷商时期的贵族之所以要采用这种野蛮的殉葬方式,其理由和他们采用礼器陪葬应该没有本质区别。首先,殷商时期的人殉主要是贵族的奴婢或者奴隶,也有部分人让自己的妻子和小妾陪葬,这些在当时都可以被视作是家主的个人财产。

  因此人殉的数量,也可以表明墓主人的社会地位,以及经济实力。而另一方面,这些人殉和箭簇一样,也是逝者在死后世界重新获得贵族地位,并保障生存的重要屏障,他们在死后依然希望过着和生前一样的优渥生活,因此才会选择人殉,这也是当时宗教思想的一种体现。从该遗址的人殉规模来看,其大致应该是处于殷商末期的。

  而在殷商灭亡之后,人殉制度在西周时期也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不过其规模比殷商末期有所收敛,而且随着封建制度的推行,奴隶制被彻底取代,人殉这一残忍的习俗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

  最近在周家庄出土的商代墓葬,在我国历史爱好者之间引发了热议。根据年代测定,其距今大约三千余年,是殷商时代的遗存,这让我们对于商代的疆域以及其文化传播范围有了全新的认识。

  从这些墓穴的形制以及陪葬品中,我们也可以推测墓主人在当时的身份。首先其墓穴为甲字形墓穴,这说明其应该是殷商末年的贵族,但是并不是王室贵族。而其陪葬的多为青铜礼器,这也可以说明其应该是脱离生产的奴隶主阶级。

  而且在这座墓穴中,还发现了殉葬的人以及犬等动物,这也可以当做墓主人身份的象征。这些考古证据的出土,让殷商的人殉文化再次得到了印证。这让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殷商文化的发展态势和特点,这对于我国远古史研究有极大的推进作用。

本文地址:http://www.caipu88.cn/2022/10/50722.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