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租赁信息

名校调研系列卷到底是个什么梗?

2023-01-29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在程耳的调教之下,王一博对角色的呈现可圈可点,“面瘫脸”不再是嘲点,冷峻不动声色的面孔反而极其贴合角色本身的隐忍与克制,跳舞出身所练就的身段不仅令他形体好看,还为打戏添彩不少,力道与派头兼而有之。

  同样令大家在影院为之惊艳的还有江疏影扮演的被捕女间谍,在妆造、灯光的烘托之下,总是精英感过剩的她竟呈现出了难得的柔媚与脆弱,被开发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美丽。

  更何况,这个角色又是那么讨巧:片中梁朝伟和江疏影的对话好似被捕的王佳芝在向易先生吐露心声,何先生(梁朝伟饰)未对江小姐(江疏影饰)执行枪决而放了她一条生路,也宛若另一个时空里《色戒》的温柔版结局。

  还有黄磊,在程耳强风格的晕染之下,竟然神奇地脱去了“做饭”“神算”“嘴碎”的综艺大叔形象,变成了动荡时局下、刀光剑影里气质温润的“软弱之人”。

  当他那双圆溜溜的大眼睛抬起的时候,君可见谨慎、焦灼、恐慌流转其中,复杂而恰到好处,多一分则锋芒,少一分则白痴。一时之间真想不到这个信念不坚定的革命党除了黄磊还能有谁演得活。

  所以程耳还是有点东西,结合《罗曼蒂克消亡史》里的闫妮、韩庚、葛优,他的电影真的有让演员脱胎换骨的能力。

  很多人说《无名》前一个小时看着会比较闷,碎片化的叙事、各种情节和人物的堆迭,属实容易叫人摸不着头脑,到后来才渐入佳境。

  但又后劲很大,看完之后会借助各种评论和解读梳理脑海中的碎片,就好像玩拼图,不拼出一个完整的图案睡不着觉,只能在不知不觉中配合着导演完成“打散-重组”的游戏。

  作为普通观众之一,以上的后半部分我很有同感,直到现在,看完已经整整一天,闭上眼睛依然会跳出各种似开未开的谜团,诸如:

  藏在门后的周迅突然调转枪口,说明她已接受到了“门外为自己人”的讯息,只不过还要继续给敌人作戏;

  矿工说“我们不会在井里扔那种脏东西”,一句不经意说出的“脏东西”就这样成为了激怒日军、遭遇活埋的催命符…………

  面对脑海中散落的碎片,拼吧,累;不拼,又很难受。但不得不说,也其乐无穷。很多人就是本着这样的心情二刷《无名》的。

  看姜文电影的时候我也会有类似的感觉,看的时候云里雾里,但又隐隐约约觉得暗藏玄机、颇有深意,什么“晴雯黛玉子”,什么“正经人谁写日记”,他们在说什么?玩的什么梗?好想知道啊!

  算圈套吗?算吧,可世间痴迷与喜爱无不始于自投罗网,周而复始的生活又恰巧需要痴迷与喜爱的调剂,所以,何乐而不为呢?

  与此同时,观看《无名》时我又有一个不一样的体验:在前一个小时的叙事层面我确实云里雾里,但丝毫不觉得闷,依然看得兴致盎然。

  对比抗日神剧通常性的夸张与刻板,同样聚焦抗日谍战题材的《无名》里,各色人等更像是活生生的人,而非打仗和宣传主义的工具人。

  片中夹杂着许多跟吃有关的元素——蒸排骨、醪糟醉虾、日式拉面、拿破仑蛋糕……虽然其中暗藏线索,大多承担着推动情节、隐喻人物命运的功能,还传播了上海的地域文化,但也同时给这个杀机重重的故事增添了一层舒缓自然的生活感。

  除了吃,片中还不乏各种其他类型的生活画面,比如王一博和王传君在工作间隙因无聊比赛起了吐烟圈。哦,原来杀人不眨眼的汪伪特工也会玩男人的幼稚游戏,冷面杀手瞬间鲜活丰满了起来。

  还有日军用水泥埋矿工那场戏,在血腥的杀戮之前,一切都平淡无常,风和日丽的好天气里,年轻的日本兵们骑着单车结伴而行,仿佛在郊游,可下一秒,他们就能做出泯灭人性的残忍行径。

  战争对于普通老百姓,或许并不是时时刻刻都水深火热,而是平凡日子里突然蹦出的惊悚意外,当这种级别的惊悚意外在普通人生活里发生的概率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变成了载入史册的灾难与噩梦。

  很喜欢这种以看似平平无奇且无用的生活场景对照主脉络和强情节的表现方式,它让我觉得其实教科书上黑白分明、言简意赅的历史不过发生在生活的间隙之中。

  那个无辜被杀的人可能刚刚还在辛苦工作、期待晚餐吃什么,那个作恶的人也许换身衣服便去到了父亲的生日宴大快朵颐。

  时间纵轴上大写加粗的圆点只是历史的一角而绝非全部,除了骇人听闻、承前启后的大事件,那些密密麻麻的小刻度里埋藏着的才是人最真实的面貌和历史最深刻的底色。

  虽然是悬疑主旋律题材,但相对于揭开每一个人的身份、盖上好与坏正与邪的印章,程耳的镜头更乐于探入人物的内心深处,挖出光鲜之下的不堪与凌乱。

  比如上文提到的黄磊,他扮演的张先生是叛变共党、投向汪伪政府的人,在被问到理由时,他说:我是一个软弱的人,无法适应巨变的年代。

  叛徒总是遭人鄙视。对原主,他的“随心而活”是以牺牲同志性命为代价的,不可谓不自私卑鄙;对新主,他的忠诚令人存疑,谁敢说这条狗改天不会冲其他人摇尾巴?

  就像影片开头那只流浪狗,骨瘦如柴、毛发乱糟糟,还跛着一条腿,下雨了就躲进防空洞,只要不淋雨就行,它根本管不得那是谁的地盘;

  士兵为了赶它走,扔了一块肉到外面,为了果腹,它也就一瘸一拐地走入雨中,狼狈、艰辛,而别无选择。

  人也一样,丢尊严也好,丢性命也好,都只是预料之中或预料之外的结果,他们的初衷只是活下去、尽量活得好一点。

  芸芸众生,不是每个人都能怀抱信仰、且历经考验不改初心,更无法精准预知历史的大趋势。或因软弱,或因窘迫,也许某一天午夜梦回的一个念头便彻底改变了人生走向。

  你我站在上帝视角,知道那是八年抗战,可对于身处其中的人来说,抬眼看到的却是无尽的黑暗,胜利的曙光遥遥无期。

  汪精卫也是“软弱的人”,他害怕打仗,主张“反共睦邻”,但也曾经因刺杀载沣被捕入狱后写下“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慷慨激昂之句。

  还有大鹏饰演的唐部长所代表的骑墙派,什么理想,什么主义,尊重大势、见风使舵、扶摇而上才是他们的生存之道。而纵然如此精致利己的“识时务者”,也并未得善终。

  像极了比躲雨的流浪狗早出现一步的另一只狗,它的主人是日本大兵,它毛色发亮、身材壮硕,头戴航空帽,眼佩护目镜,还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罗斯福,好不威风。可下一秒,也不过是跟那只同类一样,在炮火中化为烟尘。

  一边是精于算计,一边是命运之无常,在战火纷飞间做终极赢家,或许本来就是白日梦。看起来最识时务的聪明人恰恰最为痴心妄想。

  王一博饰演的叶先生历经生死劫难、熬到抗争胜利、后从上海辗转至香港,隐姓埋名,过起了形单影只的普通生活,家人、爱人、朋友,全都已不在身边。

  同样涉及悬疑,同样涉及理想与个人利益的抉择,相对于《满江红》的燃与“邪终不压正”的壮烈,《无名》的整体基调显然偏悲戚与黯然,越往后看,输与赢越是显得没那么重要,对众生的悲悯则逐渐弥漫开来。

  战争的残酷比我们想象中大得多得多,知其惨烈,方能知无名之辈们的不易与伟大,也更能珍惜今日和平。

本文地址:http://www.caipu88.cn/2023/01/56136.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