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房产信息

关于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为什么会上热搜?

2023-09-13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玉在国人心中是一种奇特的存在,既能辟邪除祟,又能通神养身。所谓“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古人甚至认为,以玉敛尸可使尸身不朽,能保来世再生。

  古代殓玉制度因此逐渐形成发展,出现了缀玉幎目、金缕玉衣等殓尸玉器。这件被覆盖在西周虢国国君虢季尸体面部的缀玉幎目,就是一件耐人寻味的西周殓玉。

  缀玉幎目,也称“玉覆面”“玉面罩”,玉器,西周文物。1990年河南三门峡虢国国君虢季墓出土,现藏河南博物馆。

  缀玉幎目1组共58件玉片,由印堂1枚、眉2枚、目2枚、耳2枚、腮2枚、胡须2枚、鼻1枚、口1枚、下颚1枚,共14枚形同五官的玉片合成五官七窍;外侧环绕两周各为22枚的玉片组成脸部轮廓。

  组成缀玉幎目的玉片,皆为新疆和田青玉,一般厚3毫米左右,每片缀玉上均有2至3个穿孔。从个别缀玉开孔残存有朱色丝线痕迹判断,当初缝缀缀玉曾使用过红色丝线。除象征下颚的玉璜之外,绝大多数玉片是用其他旧玉器改制而成的,部分玉片改制时还精心保留着原玉器的局部纹样。

  自然形成的玉石,经过神学、礼学的诠释美化,附带了额外的象征意义。精心打造而出的缀玉幎目,成为连接生死界的高级定制,代表着一位顶级贵族的最后荣光。

  用形同五官七窍的玉石遮盖死者面容,单纯是为了保持死者身后的尊严,还是代表着某种通灵手段?遥远而神秘的殓玉文化,至今仍带给人们无穷的遐想。

  据河南博物院馆员张延红介绍,以玉随葬的习俗,伴随古人的防腐行为和玉石的神秘崇拜而产生,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原始社会后期就出现了玉殓葬,属于礼制范畴的殓玉制度在西周时期逐渐趋于完备。

  虢季缀玉幎目58件玉饰保存完好、制作精美,形象逼真,并且具有很强的装饰效果,是目前在西周时期墓葬发掘中所能见到的结构最为完整、形制最为规范、工艺最为考究的缀玉幎目。为我们探讨西周时期的殓玉制度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对研究我国的玉文化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

  缀玉幎目是周代殓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是在幎目上缝缀小玉器,这种形制约起源于周共王时期。西周中晚期缀玉幎目的使用渐趋完善,并形成严格的制度。从西周缀玉幎目的出土情况来看,这种奢华的丧葬品仅出现于高级贵族墓葬中;从出土地点来看,主要集中在西周晋国、虢国以及东周王畿周围,墓主人大多为周王室的高级贵族。

  东周以后,缀玉幎目的使用开始趋于平民化,尤其是春秋晚期以后,三晋两周地区的平民墓开始普遍使用石片拼组而成的覆面,至此缀玉幎目原有的礼制意义丧失殆尽。而缀玉幎目在两周时期的发展和衰变,实际上反映了“周礼”自形成到崩溃的轨迹。

  汉代是殓玉发展的一个新高峰,玉衣开始出现并形成了使用上的定制,如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等。汉代帝王和高级贵族用玉衣作殓服的习俗一直延续到曹魏之际。三国时,曹操、曹丕先后下诏禁用玉衣,用玉殓尸从此消失,此后的墓葬中再未出现殓尸用的玉器。

本文地址:http://www.caipu88.cn/2023/09/67345.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