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企业新闻

心坚石穿(xīn jiān shí chuān)是传言还是实锤?

2024-04-12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作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帅之一,观其徐向前的一生,也有着曲折的人生故事,贺龙女儿曾写过追忆他的作品,用了两个字“命苦”来评价他,就连去世后告诉儿子的遗愿,最后也没能满足。

  这位老元帅和许多朴素的共产党人一样,出身算不上好。1901年,徐向前在山西一个小村庄里出生了,好在父亲重视教育,砸锅卖铁送了徐向前去读书写字,只是,最后还是因为贫困而辍学。之后他就替人做活,不过,期间徐向前并没有中断学习,他去借了很多书读,为之后考入黄埔军校打下了基础。

  毕业后,他被安排到国民党第6军。对比了国共两党的差异后,1927年3月,徐向前还是选择了加入共产党,在武汉一所军事学校里,带着学生参加了反击叛军的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前,他去过上海、广州组织秘密起义,也曾到过湖北、河南等地指导工农红军进行反围剿,建立革命根据地,几次三番从敌人的枪口下逃走,却依然没有畏惧。1936年,徐向前带领西路军前往祁连山、河西走廊一带,却在途中遇到了“马家军”的疯狂截堵和进攻,虽然在经历几个月的恶战后,成功剿灭敌方部队,但是,自己一手建立的西路军也只剩几个残兵。

  徐向前脸上忧郁的神情以及瘦弱的身体,正是他忧国忧民,为理想付出全部力量的写实证据。长期的劳累使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在解放战争期间,被疾病折磨的他不肯去医院养伤,坚持要与将士们一起。

  当时,正是太原战役时期,这里是他的家乡,他更加无法撇下工作去养伤,于是,硬撑着病弱的身体,带领华北野战军们向太原发起了进攻,这次战斗最终也迎来了胜利,统治山西38年的阎锡山败落了,太原顺利解放,直到这时,他才肯去医院治病养伤。

  这条艰难的革命之路以及与战士们兄弟般的友谊是他此生最无法忘怀的事,因此,他在临终前也说过:“死后要把我的骨灰撒到大别山、大巴山和太行山。”大别山这片美丽的地方,是徐向前开始这项伟大事业的起点,而大巴山,是他多次失败后重新出发,恢复信心的地方,太行山则是战友们牺牲最多的地方……

  1990年,已经是89岁高龄的徐向前身体再度恶化,因为严重的肺结核住进了医院。子女们听闻,都赶到了医院。虽然他们都不断安慰他,但是,徐向前预感自己大限将至,这一次住院,可能再也出不去了,于是和儿女们商量了自己的遗嘱。

  说完后,徐向前还特地嘱咐儿子要将遗愿上报给中央。徐小岩很了解父亲的作风,所以都理解他的安排,遵从了嘱咐,和中央反映了徐向前的遗愿。可是,前两个中央是坚决拒绝的,这样一位全国人民都爱戴尊敬的将军,怎么能默默离去,不给人民哀悼的机会呢?于是,只答应了他的最后一项要求。

  纵观他的一生,都在印证着那句老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他的苦,在他的眼里算不上什么,因为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给人民带来“甜”,带来安居乐业的幸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www.caipu88.cn/2024/04/78393.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