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教育资讯

瓮安江界河:用好红色资源释放“红村”活力

2024-12-29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今年以来,瓮安县江界河镇渡江社区以“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为契机,着力做好“红色旅游+”文章,不断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

  “今天,就让我带着大家一起走进那段峥嵘的岁月。在1935年1月,红军来到此地,留下了许多军民相拥的感人故事。”

  站在当年红军强渡乌江的江界河码头渡口,一条蜿蜒的红色小径穿行于江畔,这条红色小径还连通老虎洞遗址。游客可以沿着小径前往强渡乌江战斗纪念广场,一个个红色故事印刻在红色小径两侧的红色文化墙上,义务讲解员黄廷文正在为外地游客声情并茂地讲述那段历史。

  黄廷文不仅是江界河镇的一名义务讲解员,还是当地土生土长的村民,他从小便听着老一辈讲红军长征强渡乌江的故事,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下成长。随着家乡红色旅游业的兴起,平时在江边做船员的他,在节假日还做起了义务讲解员。“向人们讲述红军在江界河发生的故事,把它讲好讲活,传承他们的精神,我觉得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情。”黄廷文的讲解既生动又接地气,很受大家欢迎,已为游客做了400余次讲解。

  红色小径、强渡乌江战斗纪念广场是江界河镇渡江社区打造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通过整合全县资源力量,整理出16个渡江社区本地红色故事汇编成册,并刻印在强渡乌江战斗纪念广场红色文化墙上。

  不仅如此,今年11月,瓮安县委党校对村级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开展集中培训,还将学习渡江社区红村建设工作亮点作为课程之一,带领学员们到现场学习革命先辈的精神以及社区的先进经验,引导大家坚定理想信念、领悟责任担当、谋划发展思路。

  据了解,2023年,渡江社区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财政部确定为全省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该试点一期共设党的建设类、红色传承类、基础设施类、发展集体经济类、人居环境整治类等5个单元18个建设项目,包含红色研学基地、强渡乌江战斗纪念广场、精品水果市场等建设,可开展党性教育、红色研学和旅游观光、水果采摘、场景体验等项目。

  “启动红色美丽村庄建设以来,带动了周边民宿、农家乐等产业兴起,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居民生活越来越好。”江界河镇渡江社区驻村第一书记刘小颉表示。

  看革命遗址、学红色课程、摘精品水果、吃农家美食、坐游船览江……“红村”的建设,正助推着江界河镇努力实现红色文化传承和乡村全面振兴的良性循环。

  “今年以来,江界河镇围绕基层基础‘强双基’,依托江界河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区优势,紧扣‘天险乌江·美丽红庄’的规划定位,全力推进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绿色产业发展,按照强组织、美环境、美乡风、美产业‘一强三美’工作思路,整合各类资源,完成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项目,初步实现了组织强根子、产业有路子、治理有法子、社区变样子。”江界河镇党委书记代兴平表示,下一步,江界河镇将依托红色资源,立足蓝色生态优势,突出金色水果特色,深耕绿色产业发展,加快实现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赵仁妃、赵婧)

  731部队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下令组建的细菌战秘密部队之一。1931年到1945年期间,731部队进行骇人听闻的人体实验和细菌战等,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数千名中国、苏联、朝鲜战俘和中国平民被用于人体细菌和毒气实验。

  27日上午,由中国自主研制建造的076两栖攻击舰首舰四川舰的下水命名仪式在上海沪东中华造船厂举行。四川舰采用的双舰岛布局以及使用电磁弹射和阻拦技术,均是世界首创。“51”,四川舰舷号有讲究四川舰舷号为“51”,该舰下水后,将按计划开展设备调试、系泊试验、航行试验等工作。

  “冬天洗完澡皮肤又干又痒,腿上还有红疹”“天冷就爱洗热水澡,可洗完又胸闷难受”……冬天洗澡,要注意些啥?

本文地址:http://www.caipu88.cn/2024/12/91112.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