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热点要闻

民国历史上的5位“云南王”都有怎样的结局

2025-01-16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民国时期,云南可谓是一个动荡离乱的重镇。在这场波澜万丈的历史变迁中,五位云南王的命运可谓是纷繁复杂、跌宕起伏。他们有的是忠勇爱国的先驱者,有的则是坐大权力久而自私腐化,有的功高震主而遭贬黜,有的一生戎马征战保家卫国……那么,这五位云南王最后都走向了何种结局呢?他们的人生经历又为我们留下了怎样的历史启示?

  燎原之火自武昌起家,蔓延向边陲之地。1911年秋,湖南小生蔡锷得知辛亥革命爆发的讯息,遥想当年师从诸贤,立志救国振兴中华,心怀汹涌之志,携手云南革命党人在昆明城头击鼓而起。短短数月,清王朝在云南的统治宣告终结,蔡锷被推举为云南都督,奠基了云南王朝的开端。

  执掌大权之初,蔡锷慷慨感怀曾师从谭嗣同等人的教诲,立志革新政治,扫清积弊。他刷新官僚人事,裁撤冗员,整顿财政开源节流。为解放人民思想,蔡锷大兴文化教育之路,扶植实业救民生计,使云南在短期内焕发生机。与此同时,蔡锷亦组训新军,练就当世一支铁甲兵团。

  骁勇善战的蔡锷,素以中国士官三杰着称。及袁世凯叛乱讨袭中原,蔡锷挺身而出,在滇黔二省率领护国军反袭。经过两年苦战,蔡锷终获胜利,但屡战难免伤残体魄。1916年袁氏覆亡后,黎元洪征召蔡锷出任四川督军兼省长,企图整饬平乱。

  不幸命运多舛,蔡锷在川未几,旧疾复发。为治疗病痛,他遂东渡日本,不料在异国他乡倏然长逝,年仅34岁,壮志未酬而英年归天。薄命英雄的悲惨结局,震惊中外。1917年,北洋政府在长沙为他举行国葬,以彰这位国民英杰的丰功伟绩。

  蔡锷壮志难酬之后,其亲信唐继尧继任云南都督一职。唐继尧生于云南会泽,饱读儒学精涵,1904年东渡日本留学,后从军从政。1911年重九起义时,唐继尧已是蔡锷谋事在先的重要谋主。次年蔡锷远赴北京,唐继尧遂接掌云南军政大权。

  到1915年,袁世凯窃国大逆不道,蔡锷、唐继尧等人挺身而出,在西南诸省打响了护国讨袁的第一枪。护国战争期间,唐继尧更是两军统帅之一,镇守滇黔前线,力挽狂澜。历经两年艰苦卓绝,终于扫清了袁氏狼烟。

  然而战后阵阵硝烟未却,唐继尧面临新的内忧外患。1920年,驻川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倚仗兵权,借川军余孽力量进逼昆明,意图夺权。唐继尧内部叛变,不得不避祸香港。好在半载之后,他便聚拢亲信卷土重来,击溃顾品珍,重掌云南。

  就在唐继尧统帅滇军后,国内风云再起。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推翻旧势力。不过唐继尧与北洋将领勾连,大肆反共反革命,与国民革命军陷入对抗。1927年,龙云、胡若愚等四镇守使兵谏唐继尧,逼其下野。此后唐继尧元气大伤,次年5月23日便撒手人寰,终年44岁。

  国民政府为唐继尧举行公葬,后又改为国葬,以彰这位旌旗英灵的抗击袁氏、扫清逆乱的卓绝功勋。虽然他在统帅晚年时偏于保守,但唐继尧一生操持军国,几经涂炭生死与共,保家卫国,终究是位了不起的民族英雄。

  唐继尧执政云南期间,一度有个短暂的插曲。1920年,驻守四川的滇军第一军军长顾品珍力图夺权,挟持部队由成都直捣昆明。顾品珍借助川军余孽的支持,逼迫唐继尧辞职避祸香港。

  顾品珍一时揽全盘军政大权于手中,成为间隔唐继尧与龙云、胡若愚之间的一代云南王。不过其统治不过是昙花一现的暂主。

  顾品珍原是蔡锷麾下重要谋主,早年曾随蔡锷远征四川,立有功勋。后在云南任讲武堂校长和滇军师长。此人生性狡黠阴险,野心勃勃。及四川混乱之际,他趁机窃取兵权,造反作乱。

  一时之间,昆明城头旌旗烽烟四起。顾品珍一面在川滇军中拉拢党羽,一面招揽异己余孽吸纳壮大势力。不过他的叛乱根基并不稳固,唐继尧联合亲信重新集结兵马,最终在半年之内便荡平了顾品珍的混乱局面。

  元气大伤的顾品珍流离失所,只得暂时撤离昆明避其锋芒。然而他并未就此放弃,转而四处觅求同路人继续阴谋。终于有一天,唐继尧的亲信获知了顾品珍谋反的确凿证据。

  为了肃清祸患,唐继尧决意采取雷霆手段,下令全力剿灭顾品珍的残余余孽。在这场殊死决战中,顾品珍临危不惧,竭尽全力拼杀到底。最后顾品珍被重创,燃着最后一丝生命之火自尽于战场。

  一代云南暂主就此陨落,但其阴谋勾当祸乱一时,确实是一段不光彩的插曲。这段离奇的历史蹉跌,彰显了权力斗争的阴暗与混乱面,也警示着我们不可贪图私利而肆意妄为。

本文地址:http://www.caipu88.cn/2025/01/92047.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