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房产信息

北京发布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二十条”

2025-05-17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5月13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今天,北京市发布了《关于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身心健康二十条”),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身心健康二十条”对学生身心健康进行一体谋划部署,同步提升学生强健体魄和积极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北京“身心健康二十条”强调要在运动锻炼中实现身体和心理同步成长。结合北京市于本学期开学初发布的“体育八条”,发挥体育思政育人的重要作用,课内、课间、课后服务一体化设计,工作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和运动内驱力上,强化体育运动对学生身体素质、心理韧性、抗挫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育。

  “身心健康二十条”突出以学生为中心,以向上向善思想品格所蕴含的精神动力,激发学生身心发展潜能,将身心健康融入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体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多渠道服务供给。“强化五育融合,重点是使学生自身强,有效增强自身心理韧性和抗压能力,让每一‘育’都作用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让学生拥有未来成长需要的强健体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使学生能够从容面对未来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压力和挑战。”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说。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出台的“身心健康二十条”紧紧围绕“育人”,关注每一名学生,不断优化学生成长节奏,引导学校构建精准支持、持续发展、多元协同的育人生态环境,办有温度的教育、促学生有力量的成长。

  “身心健康二十条”提出将试点设立“成长导师”,发挥全员育人作用,为需要引导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扶指导,尤其关注关键时期(如开学季、升学季)学生情绪变化,开展针对性心理辅导和健康讲座。

  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底色,“身心健康二十条”鼓励教师成为学生的“大朋友”,建立“师生对话日”“心灵信箱”等沟通机制,促进双向交流。搭建教师关注学生健康成长经验交流平台。

  在构建良好同伴关系方面,“身心健康二十条”提出,要积极支持学生融入学校、融入团体,建立学习小组、兴趣小组、学生社团、“学伴”等互助机制,每名学生至少参加1个兴趣小组或社团,在不同群体中沟通协作,促进互信友爱、团结互助。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同学间差异、正确处理同学间矛盾冲突,有效防范、坚决杜绝校园欺凌。

  值得关注的是,北京“身心健康二十条”提出了要落实落细家访制度,对特殊家庭、行为异常、情绪突变、学业困难、社交障碍、生活变故六类情况做到“六必访”,同时倡导家长每天与孩子“倾听一刻钟,活动一小时”,鼓励家长参加亲子运动会等活动,增加陪伴时间,提高陪伴质量。

  在学生健康使用网络方面,“身心健康二十条”明确指出,落实政府、企业、学校、家庭、社会保护责任,共同加强学生使用网络社交平台管理,加大网络平台信息内容监管力度,要严格学校手机管理制度,鼓励学生和家长共同开展“息屏行动”,减少对电子产品过度依赖。

本文地址:http://www.caipu88.cn/2025/05/97901.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