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热点要闻

结婚数据崩了!

2025-07-19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今年一季度的结婚人数出来了,不出意料又下降了,根据民政部官网4月25日发布的《2025年第一季度民政统计数据》,全国今年一季度共登记结婚181万对,比去年同期减少了15.9万对。

  这个数据传递出一个很不乐观的信号。此前很多人曾预计,2025年的结婚人数会有所回暖,毕竟2024年是传统意义上的无春年,也就是俗称的“寡妇年”,不少人因为习俗把婚期推到了2025年。但即便如此,2025年一季度的结婚数量依然在下降。

  这就说明现在的人口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人口负增长是长期趋势,因为现在的年轻人连婚都不结了,你就更不要指望他多生孩子了。

  虽然2024年全国出生人口达到了954万,比2023年多了52万人,但这个增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疫情放开后,2023年结婚人数增长带来的滞后效应。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768.2万对 ,同比上涨了12.4%。然而到了2024年,结婚人数又断崖式下跌,全国只登记了610.6万对,同比下降了20.5%。

  结婚率持续暴跌的背后,其实是年轻人用实际行动在表达态度。回顾历史,婚姻本身就是社会演变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所谓婚姻概念并不存在,人们以自由结合为主。

  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是随着私有制出现才逐渐确立的。从那时起,婚姻就不再是单纯的两个人之间的事情,而是与宗教、法律等体系捆绑在一起了。比如基督教强调忠贞不渝,儒家文化则将伦理道德与婚姻深度绑定,为婚姻制度加上了层层枷锁。

  进入现代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女性地位显着提高,婚姻也从单一的经济合作和生育需求,逐渐演变为以爱情和个人意愿为核心的制度。

  很多国家陆续废除了支持一夫多妻的法规,确立了一夫一妻制,强化了性别平等的观念。归根结底,婚姻这种东西,从来没有一成不变的标准答案,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玩法和吐槽点。

  到了今天,晚婚甚至不婚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婚姻,作为社会结构的一面镜子,每一次变化都映照着时代精神的转折。首先,我们得聊聊经济成本这件事。

  在追寻爱情的道路上,无论你是乘风破浪的姐姐,还是披荆斩棘的哥哥,找到那个愿意和你一起吃鸡、一起养生,甚至一起脱发的人,都需要巨大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

  经济压力无疑是排在最前面的挑战。甜言蜜语再美好,也敌不过高企的房价、昂贵的教育、医疗的开支和高昂的生活成本这些冷冰冰的现实。

  毕竟,婚姻更多时候不是爱的象征,而是财产归属的证明。对于年轻人来说,房子、车子、三金、彩礼这些开支早已榨干了自己和父母的积蓄,婚后孩子教育和生活的开销更是雪上加霜。

  因此,婚姻在当下越来越像一笔高风险投资,而不再是单纯的情感归宿。要是选错了人,感情破裂,成为单亲妈妈或爸爸,生活压力只会更大。

  再看看时间成本。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3年全国企业就业人员的平均周工时达到了48.5小时,连续三年增长,创下20年来的新高。

  按一周五天工作制计算,意味着每天工作近10小时。刨去吃饭、睡觉、通勤等基本需求,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只剩下4小时左右。

  试想,在这样的生活节奏下,还有多少力气去认识新朋友、谈恋爱?相比之下,躺在床上吹空调刷手机才是最简单的快乐。

  在996成为普遍现象的今天,年轻人休息的时间都捉襟见肘,想抽出时间和精力去经营一段婚姻,实在是太难了。

  一提到结婚,就很难绕开生育的话题。虽然现在不少年轻人选择丁克生活,但在现实中,有娃的家庭依然占据主流。然而,抚养孩子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金钱,不少人不是不想生,而是实在负担不起。

  与此同时,还有一些年轻人是想生却生不了。去年,豆瓣上曾有一篇热帖引发热议,一位女生讲述了自己连续三年996工作导致卵巢早衰、最终失去生育能力的经历。男性的生育情况也并不乐观。

  早在2017年,《生育与不孕》期刊发表的一项研究就提到,湖南省对3万多名年轻男性的精液质量进行了观测,发现合格捐精者的比例从2001年的55.78%下降到了2015年的17.8%,不到原来的三分之一。

  尽管婚姻的门槛越来越高,大多数人对婚姻依旧怀有深深的向往。在传统观念里,结婚生子仍被视为人生的重要一环。

  然而,现实生活节奏加快、社交圈变窄,让走出校园后的年轻人很难自然认识异性。为了提高效率,相亲这种传统方式在21世纪依旧大行其道,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新的“变种”。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赵丹曾发表论文《体制分割与青年的婚恋行为 —— 以东北青年为例》,指出东北地区的婚恋市场出现了明显的体制分化现象。有编制的人看不上没有编制的人。

  体制内外仅隔着一堵墙,却仿佛天堑一般遥远。婚恋,仿佛已经变成了一场人力资源配置的博弈,爱情反而成了奢侈品,工作编制反而成了择偶的硬性标准。

  很遗憾,没有编制的人似乎连恋爱的资格都被剥夺了。在今天的东北,没编制,不仅找对象困难,连谈恋爱的底气都不足,仿佛重新回到了讲血统、讲身份的旧社会。

  尤其是县城体制内的女性,择偶难度,远远超过了大城市里所谓的“剩女”。归根结底,小地方资源稀缺,可选的对象本来就不多,而且大部分优质男性也早已被体制网罗,不在婚恋市场上流通了。

  更讽刺的是,有人竟然把这种现象当成女性觉醒的标志,认为她们懂得不将就,追求更高质量的感情生活。可现实呢?那些体制内的女生,真的能放下身份的包袱,去接受那些体制外同样优秀的男青年吗?

  恐怕很难。体制像一道无形的高墙,拦在了择偶的道路上。除非你是集财富与颜值于一身的稀缺资源,否则想要打破这一体制线,基本无望。她们宁愿单着,也不会轻易“下嫁”。

  数据印证了这种趋势。2022年,国内大一新生中女生比例已高达63%,是十年前的近两倍。到了2024年,国考岗位与报名人数的比值更是夸张到了86:1。这条体制内的道路,依然是无数年轻人心目中最稳妥的选择。

  表面上,年轻人好像有了更多自由,但实际上,成功的定义早已被套牢在考编上岸,找个体制内人结婚。短暂的山珍海味不如一张终身式票。爱情,在这样的剧本里,被格式化、标准化。

  婚恋成了一种身份互换的游戏,不在于你有多少真情实意,而在于你的社会位置是否配得上那张入场券。这种现象背后,反映的并不是简单的恋爱问题,而是整个社会结构的深层逻辑。

  说到底,问题不在于年轻人不要婚姻,而是他们对未来已经失去了信心。当经济难以为继,阶层上升已经关闭,固化的捆绑爱情自然成了一种可被随意抛弃的奢侈品,而婚姻则越来越像一场笑话。

  因此,结婚人数创新低,其实早已注定。在私有制的界限保护强的当下,再次成为决定婚姻成败的硬性条件。

  这直接压缩了婚姻的自由空间,也让靠婚姻改变命运的老路变得异常艰难。阶层固化不断加剧,使得婚姻不仅仅是感情的结合,更是资产地位的一次仪式确认。

  在这样的现实下,很多人宁愿选择独自生活,吃饱全家不饿。与其卷入复杂的婚恋纠葛,不如谈一场纯粹、轻松的恋爱,不谈婚育,不背责任,岂不快哉?

  随着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获取快乐的方式自我感受、个人自由、生活品质,成了他们衡量幸福的真正标准。他们不再为了迎合传统的价值,去强行进入一段被规训的关系。

  这种思潮的变化,根本上离不开经济发展的推动。进入工业化、信息化时代后,家庭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传统作用大幅减弱,个体在经济上独立性增强,传统家庭面临挑战。

  社会的原子化进一步推进,个体的独立与隐私被高度尊重。依靠婚姻来获得社会认同的需求逐步下降,婚姻制度的必要性,也被重新审视。

  毕竟,婚姻原本就是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形态的变革甚至逐步退出历史舞台,也不是不可想象的事。

  以前说婚姻是坟墓可能是调侃,可能是花钱娶个祖宗回来供着。现在真的搞不好会人才两空进监狱,何必呢?彩礼这个事情,要不回到古代彩礼制度,严格执行,别只执行对女方友好的那一半,要不就取消掉,法律最好也弄公平点,否则不结婚的会越来越多。现代社会还不如古代讲究公平

  对当今的这种婚姻现象,远没有找到原因,虽然社会“贤达”们屡发宏论。在物质生活条件远低于今日的“旧社会”,一家三、五个子女是家常便饭,七、八个的也很多,甚至是“十三太保”也不罕见。而今天却动辄归咎于“经济条件”所限,可见是找错了“病拫”。有一个大家视而不见的现象提示了“病根”的原因,当今越是富裕的社会(国家)生育率越低。不见穷或富与婚/育的逻辑关系并不必然。孔夫子说,食色性也,性的神秘性和难得性是维持人类得以正常繁衍的保证。而现在社会上这“两性”几乎丧失,逐渐成为唾手可得的东西,再加以医学手段的空前发达,对人类自然的繁衍轻易干预,造成了今天社会的晚婚少育危机。要扭转颓势,当务之急除了鼓励婚育外,禁止避孕、限止堕胎不失为一剂妙方。

  【注:点击图片可放大】2025湖北高校招生资讯“一码通查”全新升级、内容持续更新中(来源:湖北省招办微信公众号)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

  湖北省公布投档分数线年本科提前批(首选历史)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注:点击图片可放大】湖北省2025年本科提前批(首选物理)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注:点击图片可放大】湖北省2025年体育本科批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注:点击图片可放大】湖北省2025年艺术本科统考批平行志愿投档分数线【注:点击

  9岁男孩跟着亲爸后妈出远门,亲爸让他坐在后备箱几小时,亲妈: 当时7个人 ,孩子想坐后座,他们说没位置了,事发2023年夏天,已拿到孩子抚养权

  广西梧州最大的烂尾别墅群,全部别墅竟然建在楼顶上面,也不知当年发生了什么,这么多别墅废弃多年无人问津,实在是太可惜了#广西烂尾别墅群#航拍

  大瓜!娃哈哈的宗庆后突然冒出三个私生子女,都是美国籍!三人状告宗馥莉,要求获得21亿美元家族信托基金,还要比对DNA! #娃哈哈 #宗馥莉 #泰勒来了

  菲律宾海警高速穿航中国海警船尾证据曝光! 7月15日上午,菲海警9701船在中国黄岩岛附近海域活动,期间多次高速穿航中国海警21550艇、5009艇船尾。#南海 #菲律宾 #黄岩岛 #海警

  一条警方紧急提醒。“您在我们平台购买了一份保险,每个月要自动扣费800元……”近日,65岁的徐女士在家接到了自称某短视频平台客服人员的来电提醒。

  7月17日晚,湖北省招办公布2025年本科提前批(首选历史)征集志愿投档分数线组征集志愿。这意味着北大在鄂招生出现“空档”。

  娃哈哈作为众多国人从小喝到大的国产品牌,承载着许多人的童年回忆,但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市场上的饮料品牌也层出不穷。

本文地址:http://www.caipu88.cn/2025/07/100917.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