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人才信息

安徽铜陵:跨越22年的重逢

2025-09-24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22年了,终於把你盼回来了!”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西河口乡的村口,董德柱紧紧握着弟弟童智刚(化名)的手,泪水浸湿了眼眶。9月11日,阳光洒满乡间小路,在安徽省铜陵市救助管理站工作人员的陪伴下,童智刚踏上了阔别22年的故土,与亲人相拥而泣,这一幕温暖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时间拨回2019年10月,铜陵市公安局郊区分局老洲派出所接到市民报警,称一名男子在垃圾堆旁游荡,疑似精神异常。民警赶到现场后,发现该男子无法清晰表达身份信息,便将其送至市救助站。经工作人员甄别,确定他為流浪乞讨人员,因精神状态不佳,需入院接受治疗。救助站不仅為他办理了入站手续,还為他取了“童智刚”这个名字,让他有了暂时的“身份”。

  為帮助童智刚找到家人,铜陵市救助站立刻联合公安部门行动起来。人脸识别锁定外貌特征、指纹採集比对身份信息、DNA入库寻找亲缘线索,同时在多个寻亲平台发布公告。然而,一次次努力都石沉大海。按照政策规定,滞站超3个月的无户口流浪乞讨人员需安置落户,童智刚随后被安置到铜陵市社会福利院,成為福利机构供养人员。生活有了保障,但“我是谁?家在哪?”的迷茫,始终縈绕在他心头,也成了救助站工作人员的牵挂。

  寻亲的脚步从未停歇。多年来,救助站工作人员坚持每月回访,耐心与童智刚沟通,陪他聊天、了解治疗进展,一点点寻找身份线索。今年夏天,在药物治疗和持续关怀的双重作用下,童智刚的精神状态逐渐好转,开始能断断续续说出“六安”“西河口”等词语。这些模糊的地名,像一束微光,瞬间点燃了寻亲的希望。

  工作人员抓住这一关键线索,迅速录下童智刚的方言片段,通过AI语音识别系统比对皖西地区方言库,初步将他的家乡锁定在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随后,他们将语音样本等信息提交至湖南长沙王曙寻亲工作室,依托公安“团圆系统”进行声纹比对。仅2小时,就从海量数据中筛查出匹配信息。為确保万无一失,工作人员马不停蹄赶赴六安,為童智刚的家人採集DNA血样。最终,亲子鉴定报告証实,童智刚正是2003年因精神失常意外走失的六安市民董某某。

  “父亲临终前还在念叨,一定要找回弟弟,现在终於实现了他的遗愿!”童智刚的大姐一遍遍抚摸着弟弟的脸,哽咽着说。22年的等待与期盼,在亲人相拥的那一刻,都化作了重逢的喜悦。

  这场跨越22年的团圆,并非个例。近年来,铜陵市救助站始终将帮助“无名者”找回家园作為核心使命,打造“指南针”寻亲驛栈,建立“定期回访+寻亲”机制——通过面对面交流捕捉生活细节、凭借口音识别缩小地域范围、依托笔跡辨析寻找身份痕跡﹔拓展“信息化+寻亲”渠道,借助全国救助寻亲网等平台广泛扩散信息,让寻亲范围覆盖全国﹔强化“科技+寻亲”合作,与公安机关深度联动,运用DNA数据库、人像比对等科技手段,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阻碍。在这套“组合拳”的推动下,一批又一批流浪人员告别“无名”状态,重新回到亲人身边。

  每一条回家路,都凝聚着耐心、科技与爱心。未来,铜陵市救助站将继续坚守“爱心、细心、耐心”的服务原则,用专业与温暖守护每一个失散的生命,為更多“童智刚们”点亮回家的明灯,让团圆的故事不断上演。(路璐 吴彬)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本文地址:http://www.caipu88.cn/2025/09/103769.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