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体育播报

啊(ā)语(yǔ)网友会怎么评论?

2023-11-25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今年是花地文学榜创设十周年。这个萌芽于珠江之畔的岭南文化新品牌,坚持守正创新,正以充沛的活力,不断开启大湾区的未来文学想象。

  自即日起,邀请历年花地文学榜得主中的十位代表,分享他们十年来攀登逐梦、步履不停的创作历程,也借以展现新时代中国文学的坚守、变革与蓬勃气象。

  我过去十年主要是做两件事情,一个是《细读张爱玲》,先是出版了音频,简体版书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取得了一定的反响。

  另外一本作品,就是获得2022花地文学榜年度文学评论的《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出了几个不同的版本。在这套书里,我尽量试图把我的现代文学、当代文学研究以及晚清文学研究打通。

  《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分上下两册,全书大概70万字。我尝试了一种新的写法,以作品为单元来讨论文学史。感谢花地文学榜对我的肯定,与我同时提名的也包括许多我敬重的作家、评论家,能跟他们共同提名也是一种光荣。

  眼下我的写作计划有两方面,第一个计划是写《重读鲁迅》,这本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现代作家里有两位热点人物:一位是鲁迅,另一位是张爱玲。讲了张爱玲以后,我想重新专门来讲一下鲁迅。

  另一个计划是在写完《重读20世纪中国小说》以后,我发现还有很多作家的作品没有被包括进去,所以我准备出一本新书,关于近20年来25部中国长篇小说的细读。

  这两个写作计划都是我在近两年内一定要完成的。从一百年的文学讲到现在,新世纪又过了二十几年,有很多的新作品需要细读。

  我的《21世纪中国小说》这本书,有一个正题目叫“从先锋到守望者”,我的观点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文学特别是小说,是一个思想解放的先锋,有很多“禁区”首先是由文学来冲破的。比方说怎么写性、怎么讨论人性等等。

  但是这几十年社会变化很快,当代文学主要是一块“压舱石”,是对基本价值观的守卫。在我看来,当代文学就是人文精神的守望者。

  这十年来,文学仍然坚持着20世纪80年代的基本精神。可以这样说,变化大的不是文学,而是社会。科技发展使文化生态产生了变化,从看报纸、看书到看短视频。面对社会急剧的变化,文学如何自处?如何坚持它本身的价值观和它的社会影响力?

  与20世纪80年代的文学剧烈变化,社会被文化、文学带动不同,现今社会的思想观念变化主要体现为阅读方式的变化,而文学成为了“守望者”。

  20世纪80年代涌现出来的一批作家,到现在还是中流砥柱,比如贾平凹、莫言、王安忆、韩少功等等。每隔十年文学就要突破、挑战,真正成为经典的是隔了大半个世纪的作家,像鲁迅、张爱玲。可是几十年改革开放后,主流价值观是坚定、没有变化的。

  因为文学作品不那么容易投机,而且会经过读者的筛选、评论家的守卫。所以文学所坚持的价值观非常重要,但不是说90年代以后的新作家就不行,这是一个误解。新作家也不断出现,不断引人注目。

本文地址:http://www.caipu88.cn/2023/11/71198.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