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教育资讯

无可非议究竟是什么原因?

2024-05-20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吴焕先担任的第一个职务,是中共紫云区四角曹门党小组组长。这是诞生在今河南省新县境内的最早的党组织,负责人就是吴焕先。吴焕先是在1923年进入麻城蚕业学校读书后,受王树声堂兄王幼安的影响,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先进理念的。1925年毕业后回到家乡。不久,戴克敏、戴季伦两人根据董必武指示,回乡到黄安北乡发展组织,见吴焕先积极主动靠拢革命,便于当年冬天介绍其加入青年团组织,于次年春转为党员。吴焕先正式入党后,便根据党的指示,在自己家乡所在地的紫云区四角曹门一带活动,先后介绍多人入党的基础上,然后创建了四角曹门党小组,并担任书记。

  四角曹门党小组成立后,吴焕先通过多种方式,积极组织发动当地的老百姓,与土豪劣绅展开坚决的斗争。不久,当地的农民协会纷纷组建。农民协会的建立,势必会触动土豪劣绅的利益。腐朽反动的力量在暗中开始联合,向革命者疯狂地进攻。在这种背景之下,当地革命力量的领导者吴焕先及其家庭,首先受到他们残酷无情地打击,6位亲人同时遇难。残酷的事实教育了吴焕先。没有革命的武装,怎能对付反革命的武装?于是,他求得自家伯父的同情,开始组织建立起一堂革命的红学。与此同时,另有两位党员吴先筹、詹以贤,也先后领导建立了两堂红学。吴焕先以这三堂红学为基础,建立了箭厂河乡农民自卫军队,担任总指挥。

  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后,白色恐怖四处弥散,许多革命者被敌人捕杀,黄安县反动政府还刊发了事涉92人的追捕名单。一些意志不坚定者脱离了革命,但危难时刻郑位三勇敢站了出来,主动担起责任,重建了黄安县党组织并代理县委书记。吴焕先此时也响应郑位三号召,坚定不移地继续为党工作,出任临时县委的组织部长,还代理了紫云区的区委书记。

  1927年11月,黄麻起义爆发。吴焕先带领的农民自卫军,是当时的攻城主力军之一。为夺取黄安城作出的重大贡献。1927年12月初,黄麻起义被镇压,吴光浩率72勇士转移到黄陂中部,开展木兰山游击战。在此期间,吴焕先奉命留守当地。由于恐怖极其严酷,曾一度隐蔽于七里坪与宣化店之间的东、西大山。根据戴季英的回忆文章,他有一段时间甚至潜伏到了黄冈县西部也就是现在的武汉市新州区境内,甚至差一点成了别人家的上门女婿。但当他听到柴山保革命根据地开始创建的消息后,马上回到鄂豫边,投入到火热的根据地建设中,开始担任紫云区委书记。之前的紫云区委书记,由甘济时担任。吴焕先回来应该是接任了甘济时的职务,而甘济时在这个时候,则带着李先念,来到了李先念的家乡高桥区,担任那里的工委书记。

  1930年,红色运动在大别山得到空前大发展。在此期间,吴焕先当选为中共鄂豫边革命委员会委员兼土地委员会主席,兼任黄安县委书记.

  1931年5月,张国焘来到大别山建立中共鄂豫皖分局,沉泽民领导的中共鄂豫皖省委也随之成立,党政军领导干部出现一些变化和调整。吴焕先离开地方,开始进入主力部队担任重要职务。

  1931年底,中共鄂豫皖分局决定将红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辖红4军和红25军。根据建军计划,红25军辖3个师,即红73、74、75师。在红25军序列中,红73师是最早创建的,由原红12师直接改称而称,师长仍由刘英担任,政委则由原政治部主任吴焕先升任。同时,又把原红13师改称为红12师。

  1932年夏,红四方面军开始反第四次“围剿”。在此期间,原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刘士奇调任东路游击司令,吴焕先由红73师政委,被提拔为红四方面军总部的总政治部主任。

  1932年10月,红四方面军反第四次“围剿”失败,主力被迫撤离大别山开始西征。由于吴焕先是中共鄂豫皖省委委员,按照黄柴畈会议的决定,省委领导干部应该随同省委书记沉泽民留守根据地。于是吴焕先离开了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的岗位,改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

  一个月后,也就是1932年11月,沉泽民领导的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重建红25军,由吴焕先担任军长,政委王平章。这是他第二次在红25军任职。上次担任的是红73师政委,此次重建时直接升任军长,副军长就是徐海东。

  吴焕先率部相继取得郭家河、潘家河、杨泗寨等三次战斗大捷。但不仅之后开始根据省委命令围攻中心城镇七里坪,但久攻不下,前后用时43天,自身伤亡很大,仍然难以攻占,只好撤围而去。

  1933年深秋时节,在一次行军过程中,红25军被敌分割成两部份。吴焕先带主力回到了鄂东北,余部被副军长徐海东带回皖西,与郭述申掌握的地方部队改编为红28军。

  1934年春,吴焕先带红25军进入皖西,终于与徐海东、郭述申领导的红28军会师。两军在商城县境内金刚台山脚下的豹子岩,被合编为红25军。军长改由徐海东担任,政委则由吴焕先改任。

  吴焕先、徐海东等率领的红25军,在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沉泽民和代理书记徐宝珊的领导下,克服极端困难,坚守大别山两年,确保了大别山红旗不倒。

  1934年11月,根据程子华从中央苏区带来的中央指示,中共鄂豫皖省委领导率领红25军开始走上长征路。行前,对领导班子进行了改组。根据中央指示,程子华本应担任参谋长,但为了体现对中央的尊重,会议决定由程子华任军长,徐海东任副军长,政委仍然是吴焕先,参谋长戴季英,政治部主任郑位三。

  进入陕西境内后,中共鄂豫皖省委改称中共鄂豫皖省委,代理省委书记徐宝珊不久后即因病倒下,后又病逝;而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两人,在惨烈的瘐家河战斗中,又同时负重伤。在危难时刻,作为军政委的吴焕先,在政治部主任郑位三的支持下,勇敢地挑起重担,不仅维护了省委和军队这两架机器的正常运转,而且成功创建了陕南根据地。

  梳理吴焕先的革命生涯,在政治方面,他担任的最高职务是中共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其次是红25军政委;在军事方面,他担任的最高职务,是红四面军政治部主任,其实是红25军军长。从后来的情况看,凡在红军时期即担任了此类职务的,只要不犯重大错误,只要能够亲眼看到新中国的成立,不出意外的话,都会被授予上将军衔,甚至是大将军衔。

  无论是在民间,还是正统的党史界和军界,吴焕先都有红25军“军魂”之称。他的丰功伟业已被亿万中华儿女铭记,他的名字永远铭记在共和国的丰碑之上。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www.caipu88.cn/2024/05/80217.html

上一篇:关于墨营峰嗓请怎么上了热搜?

下一篇:没有了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