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促销信息

瓦里关本底站迎来建站30周年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青海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

2024-09-07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今年是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建站30周年。9月5日至6日,以“‘瓦里关曲线’——为了地球的明天”为主题的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建站30周年暨青藏高原温室气体与气候变化国际学术交流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和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瓦里关山举行。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感受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建站30年来的奋斗历程和突出贡献,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

  6日,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中国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陈振林,全球大气监视网计划科学指导委员会主席格雷戈里·卡迈克尔,丹麦驻华大使孔墨客出席主场活动并致辞。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主持。世界气象组织(WMO)主席阿卜杜拉·艾哈迈德·阿尔曼杜斯、中国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国科学院院士周秀骥作视频致辞。

  青海省委常委、副省长才让太,青海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朱向峰,青海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海南州委书记吕刚,中国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熊绍员,泰国气象局局长科恩拉威·西提奇瓦帕克,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小曳,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俄罗斯科学院通讯院士亚历山大·格尔凡等出席。

  陈刚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国内外专家嘉宾表示热烈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青海生态保护特别是气象工作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他说,青海作为青藏高原重要核心区域,不仅是亚洲、北半球乃至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启动区,更是全球生态系统调节稳定器。在这个星空和白云仿佛触手可及的地方,亚欧大陆大气监测事业已走过30个春秋。在这个高寒缺氧、挑战人类极限的地方,一代又一代大气观测工作者,承担起监测温室气体排放、给大气测温、为地球把脉的重大任务。在这个大陆气流和东部季风交汇的地方,绘制出的“瓦里关曲线”成为支撑全球气候变化、支撑联合国相关框架公约的重要依据,体现了中国积极参与和推进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实际行动。站在瓦里关山向更远处遥望,使命任重道远。我们坚信,人类必将能够应对好全球气候环境挑战,把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留给子孙后代。

  陈振林指出,30年来,在青海省政府、海南州政府的支持下,中国气象工作者在瓦里关山这片土地上克服万难、挥洒汗水,书写了精彩篇章。瓦里关大气观测资料为研究全球和区域性气候及环境变化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也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和“双碳”战略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国气象局以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为抓手,持续发挥大气本底站监测作用,不断深化青藏高原等气候变化敏感区的气候机理研究,不断强化气候风险管理和早期预警,通过气象科技创新和科技能力提升更好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他强调,合作共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石,面对气候变化全球挑战,以及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带来的严重影响,全球伙伴更需携手,完善建成更高水平、惠及更多国家的全球大气观测系统,共创安全、可持续发展的美好未来。

  格雷戈里·卡迈克尔表示,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持续监测亚洲大气成分变化,留下宝贵记录;作为推动科学合作和专业发展的桥梁,培养了大批人才。希望持续作出贡献,共同建设清洁美丽的世界。

  阿卜杜拉·艾哈迈德·阿尔曼杜斯表示,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建设发展彰显中国在气候服务方面的重要地位,中国气象局致力于在全球分享气象知识和专业技能,值得称赞。

  孔墨客对“瓦里关曲线”的贡献表示赞赏。他说,面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上升,要立即减排、携手合作以应对气候危机。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居世界领先地位,对全球低碳转型具有参考意义。

  活动现场,陈刚、陈振林、才让太、朱向峰、吕刚、熊绍员为气象工作者和村民颁发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建站30周年纪念章,表彰气象工作者为大气科学和气候变化研究作出的努力,感谢村民为保护探测环境作出的贡献。

  在主旨报告和主题对话环节,相关专家学者围绕温室气体监测评估和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建设等展开深入研讨和广泛交流。

  其间,还举办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适应部际联席会议、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现场技术交流等。

  主办:中国气象局办公室承办:中国气象局气象宣传与科普中心(中国气象报社)协办: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本文地址:http://www.caipu88.cn/2024/09/85606.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