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促销信息

海阔——天高

2025-05-17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从海阔凭鱼跃到天高任鸟飞——解码中华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与发展密码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这一千古名联,在2023年中国生态文明论坛上被反复引用。这副对仗工工、意境深远的对联,不仅蕴含着中华文化对自然的敬畏,更成为解码当代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一把钥匙。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点上,中国正以全新的姿态诠释着这副对联的当代价值。

  海阔凭鱼跃出自唐代诗僧玄览的《题竹》,原句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描绘了天地自然的壮阔景象。宋代《景德传灯录》将其提炼为海阔从鱼跃,天空任鸟飞,成为中国人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经典意象。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李明阳教授指出:这副对联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既强调自然的包容性,又突出生命的自由意志。鱼跃与鸟飞不是无序的放纵,而是在特定生态位中的和谐共处。这种智慧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古籍中一脉相承,构成了中华文明独特的生态伦理。

  在南海之滨的珠海万山群岛,全球首座半潜式波浪能养殖平台澎湖号正在运行。这个将波浪发电与智能养殖结合的海上巨无霸,年产值超千万元,正是对海阔凭鱼跃的科技注解。数据显示,中国海水养殖产量已连续23年世界第一,2022年达到2275万吨,占全球总量的60%以上。

  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司司长王宏表示:我们正在构建蓝色粮仓战略,通过海洋牧场、生态养殖等技术,让鱼跃有了更可持续的载体。在山东长岛,依托声学监测、卫星遥感建立的海洋生态系统观测网,实现了对6000平方公里海域的实时监控,生物多样性较十年前提升30%。

  与海阔形成对仗的天高,正在被中国航天人不断突破。2023年6月,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搭载3名航天员入驻天宫,空间站常态化运行进入新阶段。而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厘米级定位精度,让内蒙古草原上的牧民能通过无人机精准放牧数万头牛羊。

  中国工程院院士吴伟仁解读:从嫦娥探月到羲和逐日,我们正在构建巡天遥看一千河的观测体系。这些突破不仅拓展了人类认知的边界,更为农业、交通、环保等领域提供了天基解决方案。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商业航天企业2022年融资总额突破120亿元,民营火箭公司已实现连续10次成功发射。

  在鄱阳湖畔的进贤县,生态摄影师李风用镜头记录下这样的画面:越冬候鸟在光伏板间翩跹起舞,鱼塘中的光伏支架为鱼类提供荫蔽。这种渔光互补模式,让1.2万亩水面实现年发电3亿度、产鱼8000吨的双重效益,完美演绎了鱼跃与天高的现代协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强调:双碳目标下的高质量发展,需要这种系统思维。就像对联中的对仗关系,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实现动态平衡。数据显示,中国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较2005年下降超过50%,风光发电装机容量稳居全球首位。

  在杭州国家版本馆,数字化的《山海经》全息投影与AR技术结合,参观者能直观看到文鳐鱼夜飞等神话生物的现代演绎。这种传统文化与数字技术的碰撞,让年轻人在沉浸式体验中理解海阔天高的深意。

  故宫博物院院长王旭东认为:文化传承需要创造性转化。我们正在通过数字文物、智慧展厅等手段,让古籍中的生态智慧活起来。据统计,各大短视频平台国风+科技类内容播放量超600亿次,Z世代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接受度达87%。

  从深海探测器的奋斗者号到空间站的天和核心舱,从东海之滨的红树林修复到青藏高原的生态监测体系,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不再仅是诗意的想象,而是正在被科技创新赋能的现实图景。这副传承千年的对联,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见证着一个古老文明对永续发展的智慧求解。正如《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发布的昆明宣言所言:当人类学会做自然界的知音,文明才能奏响最和谐的乐章。

本文地址:http://www.caipu88.cn/2025/05/97942.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