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中介信息

我忘记了李承哲会造成什么影响?

2023-02-26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2月6日这天,“全面通关”成为举国瞩目的词条。鲜花、手信、人头攒动的口岸、摇晃的车厢混合着“我快到了”的通话声,被各路扛着长枪短炮的记者拍下。

  香港大学研究生黄默林在一张新闻图片里瞥到了自己。那时是凌晨,5时35分,通往深圳罗湖的头班车正从香港沙田站开出。昏昏欲睡间,他想:

  下车后必须得先来一份胖叔肠粉,酱油淋两圈,馋了许久。再坐个城轨,回趟广州的家,约约发小。晚上,就能去东莞为奶奶庆寿了——还是坐城轨吧,开车说不定还堵。

  当内地与港澳的通关“门禁”打开,在这张覆盖3地、11城的大湾区轨道交通网络上,人迅速流动起来:有的跨城上班,有的跨境上学,有的跨区域吃喝玩乐。

  纵横交错的轨道,已成为8600万“大湾区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承载着相见、安生立命的期待,也悬浮着告别、转身离场的黯然,偶尔又会荡漾着人文的柔波。

  1920年,在北京买了四合院的鲁迅先生搭上火车,准备回绍兴老家把母亲、夫人和三弟接过来,来回花了10天。

  14年后,文学大家沉从文为探望病重的母亲,坐火车、坐船、坐轿子,足足折腾了半月才从北京回到湘西。他向妻子张充和写信抱怨道:

  直到1992年,一名精神矍铄的老人经由广九铁路抵达深圳,又去了珠海、广州。在深圳蛇口码头,他殷切地叮嘱:

  慢慢的,出现了全国第一条城际公交化客运专线。再往后,四条高铁、五大机场、六座大桥、七条城际陆续开通,像是粗劲的大动脉,强力地联起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珠海等11城。

  这11城被统称为粤港澳大湾区。在2021年《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里,它被赋予了新的愿景:

  2008年,南方遭遇特大冰灾,京广铁路南段基建停电,列车瘫痪,航班停飞,高速封路,整整40万人被困在广州火车站这个弹丸之地。老刀当时缩在柱子边,听着广播一遍遍播放:

  这些琐碎的出行痛苦烙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里,也刻进城市中。对粤港澳大湾区而言,痛楚更加强烈:5.6万平方公里,仅占全国0.058%的面积,却虹吸了全国6.1%的人口,将近8600万。而后一数字还在持续膨胀中。

  把视野再拓得宽阔一些,比如看看更为成熟的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东京湾区。三相对比,几乎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

  它们都拥有高频的人流量,以及臻于畅联的环湾+放射状的轨道网结构,历经数十年甚至上百年,官方仍在孜孜不倦地建设中。

  2002年,影星巩俐、梁家辉、孙红雷主演的爱情片《周渔的火车》在大陆上映。片中,孙红雷在车上搭讪已有男友的巩俐时,问了一句:

  比如,2021年底,赣深高铁惠州境内三站同时开通,他抽了一个周末去惠州看海,最快27分钟就回了深圳。再通个关,就到香港了。

  再比如,这次坐广深城际去东莞时,他只需打开微信扫码即可乘车。即到即走,便捷得如同公交、地铁。

  截至2022年年中,粤港澳大湾区铁路运营里程近2500公里,其中高铁里程1430公里。在官方的规划里,2025年,大湾区铁路(含干线和城际铁路)网络运营及在建里程,预计将达到4700公里。

  TOD,即“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你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依托轨道交通的微型城市——一般而言,一个TOD项目在10分钟步行路程以内,可同时满足居住、工作、购物、娱乐、出行、休憩等需求。

  某个周五的早晨,你在第24层楼的公寓醒来,阳光正打在你的脸上。随后你洗漱、更衣,半小时半小时后乘坐电梯抵达第18层的办公室。午饭时间,你与同事相约在第4层的泰国餐厅。你言笑宴宴地告诉她:你已经在2楼的专柜买好了生日礼物,下班后,你将直接奔去1楼的高铁站,搭乘高铁回位于另一个城市的老家陪母亲过周末。

  比如,华润、保利等头部央企,近年密集在大湾区布局TOD,前瞻布局未来;又比如,有着20多年TOD开发经验,被誉为TOD“代名词”的龙湖,也相继于广州、东莞两城分别拿下番禺客运站TOD、东莞站TOD两个标杆项目,搅动湾区期待。

  1973年,法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列斐伏尔在其代表作《空间的生产》中,提出一项美好的设想:期待(社会主义)“为了改变生活,必须改变空间,创造出新的空间形态”。

  年过半百的老刀说,他是个俗人,走南闯北,腹里的墨水没二两,搞不太懂这些高深的用语。但他知道那应该是个什么样的场景。

  下了高铁,坐电梯往上走,就能看到几层人头攒动的购物中心,满满的零售、餐饮,到处都有人。再往上,是宽阔的观景平台、线条挺拔的商务楼宇、暖调配色的酒店 …… 如此种种,看得老刀目瞪口呆。

  后来,他在新闻上看到,由龙湖拿下的龙湖东莞站TOD项目和龙湖番禺客运站TOD项目,已经建设得红红火火。跟龙湖·光年类似,这两个TOD都建在轨道交通枢纽之上,按照规划,它们也即将拥有大型购物中心、宜居社区、轨道交通站点等丰富配套。

  一是建起来难,因为TOD是一个包罗万象的城市综合体,设计和建造都极其复杂;二是运营难,建好了的TOD肯定不能空着,开发商得有能力引进足够丰富的业态并经营好,把轨道交通带来的人流留下来,产生消费。

  运营自不必说。在龙湖的业务版图中,品质住宅、购物中心“天街”、长租公寓“冠寓”,早已发展成熟且盛名在外,可以直接“拿来”。

  它正式亮相于龙湖集团2022年中期业绩会的聚光灯下,但实际上,龙湖龙智造的生命轨迹要更加绵长。

  以龙湖30年来上千个住宅项目和近百个TOD项目实践经验为基石,拥有覆盖全业态、全周期的智慧营造与运营管理经验。往下,它的根扎入科技领域:747个专利、464个发明专利,年申报的专利数超过200项。

  城市级商圈TOD项目——成都滨江天街,囊括了住宅、办公、商场、长租公寓等11种复合业态,一度高调出圈;在杭州,龙湖龙智造携手当地政府打造的杭腾未来社区,拥有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等

  九大场景,不知羡煞多少眼球;在潮州,粤东城际铁路(潮州段)站城一体定位策划,也被打上了龙湖龙智造的鲜活印记。这个颇具TOD气质的项目,将在不久的未来

  也正因如此,眼下,趁着大湾区这股轨道交通的东风,龙湖有更多的期许,有更高的市场野心,也有一击即中的底气和傲气。

  迅疾的高铁带起铁轨碰撞的声音,穿过城郊时,会看到一片山野,几树紫荆,远处一条石溪蜿蜒慢悠悠地穿过,令人心旷神怡。

  前几天,黄默林刚跟朋友们相约了一场旅行,终点是山城重庆。一路上,会与哪些空间相遇?会与哪些风景相拥?通过罗湖口岸时,他还在想这两个问题。

  本刊文章及图片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本刊发表文字、图片作品并不代表本刊立场观点/部分采用稿件因故无法联系作者,如有侵权请移步后台联系删除。

  本群是《房地产导刊》房导俱乐部成员交流专用群,成员来自全国各地的《房地产导刊》热心读者,房地产和配套企业从业人士、专家、学者,高端投资置业人群,以及对房地产政策、市场,感兴趣的人士。

  在这里,我们将分享、交流中国房地产政策、市场、项目及城市运营、产业经济、特色小镇等信息,不定期组织热心读者、房地产及其上下游产业链之间的交流互动沙龙等。

本文地址:http://www.caipu88.cn/2023/02/57528.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