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促销信息

保险业高水平开放与高质量发展

2024-10-23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步发展,保险业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很多新的历史机遇,当然也面临不小挑战。但有一点始终不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保险业必须坚持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高质量发展。

  10月18日,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在2024金融街论坛年会上透露,已正式批复法国巴黎保险集团联合德国大众汽车金服海外公司在京设立财险公司,批复美国保德信保险公司在京设立保险资管公司。

  回顾中国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历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结果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彼时,业界普遍认为,羽翼未丰的中国保险企业与“航空母舰级”的外国保险集团同台竞技必将困难重重。但在重重困难之下,保险业最终成为开放时间最早、开放力度最大的金融行业。二十余年间,中国保险业不仅没有被困难压倒,反而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与壮大。2016年首次跻身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并保持至今,保险业总资产达34.13万亿元,保险公司数量已增至239家,6家中国保险公司上榜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

  自2018年起,我国金融业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序幕拉开,保险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浪潮。首家外资独资保险控股公司、首家外资独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相继成立,在全面取消保险领域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减少外资准入数量型门槛等一系列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下,境外40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已有近半数进入中国。目前我国外资保险机构整体市场份额虽然不大,但总体盈利表现稳定。与此同时,保险机构也在加快走出去,截至2023年6月末,中资保险机构在17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74家分支机构,为走出去中资企业和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了优质金融服务。可以说,对外开放带来的竞争压力、示范效应,也加速了我国保险业自身改革的进程,经营观念逐步走向成熟,发展模式从粗放向可持续转变。

  保险业深化对外开放取得了斐然的成果。但我们也应意识到,我国虽然是保险大国,但仍在向保险强国迈进;虽然保费收入增速平稳,但仍处在深度转型期;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仍需加速改革创新才能使需求真正落地。

  因此,还应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注重从“引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发力。在“引进来”方面,支持优质境外保险机构来华设立法人机构及分支机构,支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入股境内保险机构,为外资保险机构提供更多市场机会和发展空间,这将有助于带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丰富产品供给,提升行业发展水平。“走出去”方面,鼓励中资保险机构稳步拓展海外业务,持续提升经营管理和风险防范能力,深化国际保险监管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保险治理。这不仅有利于国内保险业在国际监管合作和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增强我国保险机构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还能够促进中外保险机构的交流合作与互利共赢,为全球客户提供优质的保险服务。

  对外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也是金融业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保险业对外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把握好对外开放的力度和节奏,既要支持外资积极参与中国保险市场,鼓励中外资保险机构在产品、股权等方面加强合作,也要更加注重风险防控,关注跟随海外资本而来的风险,尤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传导,确保市场健康发展。在具体举措上,可进一步探索对外资保险机构适度差异化监管,细化和实施符合外资特点的监管规则。只有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才能更全面地拓展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从而促进保险业更好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深化改革,为长期高质量发展蓄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金融时报。金融时报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金融时报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中国人民银行齐齐哈尔市分行组织当地金融机构集中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月——反洗钱宣传在行动”主题宣传月活动

本文地址:http://www.caipu88.cn/2024/10/88006.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