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租赁信息

有关楷(kǎi)釉(yòu)勃(bó)羽(yǔ)这是个什么梗?

2025-08-09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亲自部署实施文化大省建设“八项工程”。本端推出“习近平在浙江的文化故事”,让我们循迹溯源,感悟伟大思想蕴含的科学真理价值、强大精神力量、博大文化情怀。

  21世纪初,浙江有些农村流传一句话:“千年不听锣鼓响,万年才见戏开场。”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贫乏现象凸显。

  2005年6月,在全省宣传文化系统调研座谈会上,习近平逐一列举看到的问题:不少农村文化阵地缺设施、缺经费、缺人才、缺内容,一些偏远农村甚至无法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

  这次座谈会后,“钱江浪花”艺术团成立了。52岁的陆湘汉奉命开出文艺大篷车,为基层群众送演出。

  “‘钱江浪花’,名字是习书记定的。他还设了目标,五年之内,艺术团要走遍全省乡镇。”陆湘汉回忆说。

  在省委支持下,全省文艺院团纷纷响应,当家台柱子、梅花奖名角和七艺节精品,都到“大篷车”上亮相,在百姓家门口演出,村民们喜出望外。

  一次,“大篷车”开赴遂昌县龙洋乡。快到时,遇到山体塌方,车过不去,演出要取消了。演员们给村里打电话。

  大家二话不说,扛起道具,挑着设备,翻山越岭,奔向村里。还有一个孕妇,大着个肚子,拿起演员的服装包就往村里走。

  村口,男女老少等在寒风里,备好了热茶、面条、黄粿糕。演员们感动了。两个多小时的演出,他们亮出“十八般武艺”,喝彩声不断,村民的巴掌拍得通红……

  办公室里,习近平用力握住陆湘汉的手:“感谢你们为农民做了很多好事!希望你们认真总结,不断完善,把更多的精彩节目送到农村。”

  这次见面,让陆湘汉干劲儿更足了,下乡的脚步更勤了。20年间,“钱江浪花”送演出5000多场,吸引观众1000多万人次……

  “钱江浪花”前浪带后浪——20年来,农家书屋、文化礼堂、乡村博物馆……如雨后春笋,让村民“放下筷子就想去”,还引得无数城里人慕名而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http://www.caipu88.cn/2025/08/101925.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