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教育资讯

米米尔隆的头部可以这样理解吗?

2023-01-12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侵占耕地挖湖造景、地方政府及部门主导违法占地、虚假种植虚假复耕……自然资源部29日公开通报45起土地违法违规典型案例。

  违法占地批地,应该说早已是新闻中的旧闻。一直以来,都有如是一说:要发展,什么最直接?什么最快?什么最简单?无疑都是围绕着土地打转转儿。正如通报显示,45起土地违法违规典型案例,17起侵占耕地挖湖造景问题,10起地方政府及部门主导推动违法占地、非法批地、监管职责不落实问题,6起违法占用耕地绿化造林以及破坏永久基本农田问题,7起补充耕地、补划永久基本农田不实问题,5起在违法建设用地上以简单覆土、虚假种植等方式虚假恢复耕地问题。值得追问的是,这些违法行为难道地方管理者不知?

  答案显然是,否。在六种严禁的耕地“非农化”行为中,即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严禁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严禁违规占用耕地挖湖造景、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扩大自然保护地、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严禁违法违规批地用地等。事实表明,耕地保护依然在路上。在追求经济增长狂飙突进的时代,为了GDP数字光鲜华丽,为了在评比时不至于名次靠后甚至垫底,那么对待发展心态,也就出现了急功近利。“种景观”肯定比种庄稼值钱;出售土地收益率高,比从事任何产业都要划算。足见,曝光违法占地批地更看后续。

  发展是硬道理,亦是地方第一要务。但发展不能以热衷于搞“短平快”政绩,搞“形象工程”,而破坏地方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是“竭泽而渔”形式追求眼前利益。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党员干部不是要真正“造福一方”,而是为“造势一时”,给自己留名,替自己立碑,为自己邀功。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热衷于“造盆景”“垒大户”,搞“路边花式工程”等等如是。将耕地保护停留在嘴上,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为此,得改变“要钱不要地”“要绩不要地”的错位“政绩观”,坚决制止各类耕地“非农化”形式化,要敢于“较真”。

  保护耕地、守土有责。从根本上说,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保证有稳定并且充足的耕地数量,是我们整个社会包括经济运行的重大安全保障,是所有地方干部应尽职责。而耕地保护要敢于“较真”,这个责任既需要自身鞭策,更需要监督部门和舆论的强力监督;得加大惩处的力度;得“刨根问底”,揪出更为深层次的违纪内因;得构建更为立体的土地开发使用监管体系,把对地方政府土地使用的监管“升级”,打破“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太难”诟病;得公开透明有关土地开发使用信息的共享性,并保障人民群众的监督权。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惩治土地管理中的乱作为、不作为,是地方经济良性发展和民生问题改善坚实支撑。曝光违法占地批地只是第一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唯有给违法占地戴上“紧箍咒”;唯有将监督行动化被动为主动,才有可能扭转土地管理的错误认识,切实担负起保护耕地的责任。唯有保证好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才能以“痛”长记性。(文/鱼予)

本文地址:http://www.caipu88.cn/2023/01/55256.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