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中介信息

至八女人心这又是个什么梗?

2023-02-04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吃东西的确很治愈,尤其当下了晚班还饿着肚子,看到路边的夜宵摊时,尤其一碗“热流”下肚,想起白天的种种身不由己,心情悲观到认为自己和一卷手纸没有区别时,让人迫切想要通过吃,来解决掉饥饿,解决掉那些心理上的灰暗,妄图用一种狼吞虎咽的姿势把一切不如意都吃掉、忘掉。

  然而那注入身体的“热流”却让自己意外清醒,觉知到此刻当下的自我,感觉到自己活着,但是看不到生活的出口。就像诗中所写,“把身体劈成两半”,非常形象,让人想起卡尔维诺那篇《分成两半的子爵》,实际上是两个分裂的自我因为一股下咽的热流产生了。

  “一半天真,一半感伤。”“天真”说明对生活还抱有期待,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感伤”则是在某种程度地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一种油然而生的丧失。

  写出来,似乎并不能解决问题,但是,那“一半天真,一半感伤”的自我却可能通过一首诗的写作重新弥合。吃饱了饭,把那身不由己的问题暂时搁置,不失为一种好的生活策略,而写诗,就是这“搁置”的一种体现,解决不了,但是可以写下来,写下来,也许就从“精神”与“灵魂”的侧翼出现了解决的可能。

  前几年颇为流行一些词,比如“社畜”、“工具人”,用来定义内卷时代那些“不在上班/加班,就在上班/加班的路上”的年轻人,因为对这种身不由己的生活毫无还手之力,而忘记了还有“精神”与“灵魂”的存在。写诗,毋宁说更像是一种灵魂的召回术,特别钟意那些能在当下此刻的一刹那看到存在的裂缝的人。

  西川说写诗的人和不写诗的人是不同的,这种不同就在这里,写诗的人有能力处理自我内部的问题,通过一种审美化内视,达到自我的解决、重构和发展。

  像“樱桃哒哒哒哒丸子”一样,在B站写诗的人还有很多,他们也许只是写诗的素人,但却是在B站上活跃的UP主,他们想通过写诗来表达当下的一种状态,一种对世界的观察,没想到却形成了一种潮流。据说,两年以来,在B站的视频弹幕和评论区,一群人悄悄写下上万首诗,这就是这本名为《不再努力成为另一个人》的诗集的诞生。

  在这本诗集中,关于“上班”主题的诗歌还有很多,比如有一首就叫《上班》,作者名叫“神奇的独白”,而这四句独白真的很神奇:“我在办公室坐着,/老板也在办公室坐着,/我不知道老板在干什么,/老板也不知道我在干什么。”摸鱼生涯莫不如此。

  有一首叫做《社畜的旅行》,在做完自己想要买火车票汽车票飞机票轮船票去各地旅行的白日梦的最后,“却买了一张地铁票/去生活里陪一脸苦笑”,这是一种难以抽离的无奈和自嘲。

  “有人坐地铁回家/有人搭公车回家/有人上高架回家/而我只羡慕那些骑车回家的人/他们两脚腾空/自由自在”。“自由自在”是每个人的梦想,一个人即便不能骑着自行车“自由自在”回家,也可以通过写一首诗来“自由自在”一下。

  想想看,那上班摸鱼独白的人,那想要出门旅行的人,那想要通过骑自行车完成一种想象中的自由的人,那夜宵摊旁想要通过“狼吞虎咽”去逃避的人,却意外因为“一股热流”的神启,给了一个清醒认识自我的机会,使他明白在“天真”与“感伤”之间,不要努力成为另一个人,而要成为自己。

  这“热流”,不如说就是诗。席勒说,不经由审美,便无法达到真正的自由,而写诗首先就是一种对内在和外在的一种审美化的审视和观照。当你读更多这些诗的时候,就会发现,这都是很值得珍视的个人体验,在阅读他们时,你仿佛经由诗歌,短暂地进入了他们的生活。

本文地址:http://www.caipu88.cn/2023/02/56448.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