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人才信息

高晓松曾经点评俄国人在历史上是“尚武但不善战”一直被网友群嘲

2024-04-02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高晓松曾经点评俄国人在历史上是“尚武但不善战”,一直被网友群嘲,如今俄乌冲突近10个月还没有结束,大家如何看待?高晓松曾在一档节目中点评俄国人打仗时,大意是说俄国人尚武但不善战,这直接打破了人的常识,要知道俄国人一直以彪悍着称。

  俄罗斯自从莫斯科大公国开始,就一直在对外扩张,巅峰时期疆域北起北冰洋,南达黑海,西到波罗的海,东到阿拉斯加,国土面积达2280万平方公里。对于这个欧洲东部的庞然大物,欧洲人非常忌惮,都称俄国为“欧洲宪兵”。有人对俄罗斯历史上的战争进行了统计,比如基辅公国时期,俄罗斯对外有17场较大规模的战役,其中胜10场,平4场,败3场;

  在蒙古入侵俄罗斯后,俄罗斯对外战争有33场,其中胜17,平11,败5场;在俄罗斯人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后,也就是沙俄时期,俄罗斯对外进行了50多场战争,战绩为胜30,平14,败6;

  从18世纪到十月革命期间,俄罗斯对外战争49场,其中胜38,平5,败6.以如此战绩来看,称俄罗斯为战斗民族是很恰当的,毕竟能够从当初一个小国发展到如此强大的国家,怎么可能不善打仗呢?

  高晓松的这个言论也一直受到网友的群嘲,有网友更是直言,高晓松已经是美国人,是收了钱,所以才抨击俄罗斯。尤其是俄罗斯击败法国拿破仑和德国希特勒的两次进攻,无异于改变了世界历史。当然,我认为俄罗斯在这两次战争中,是充满侥幸的,在拿破仑与俄国的战争中,法国取得的胜利更多,在1812年的博罗基诺战役中,俄国大将巴格拉季昂亲王战死沙场,对俄国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然而俄国最大的优势在于纵深长,在无法正面硬刚拿破仑的情况下,俄国军队开始向东部纵深撤退,并采取坚壁清野的战术,拿破仑因为率兵太多,在严寒的侵袭下,补给不足,最后惨败而收场。

  对于拿破仑的这场失败,有人曾总结为:“天亡拿破仑,非战之罪也。”事实上,当时俄国军队看到法国军队仓皇撤退,还打算乘胜追击,打算就此称霸欧洲,奈何却遭遇法国残余部队的反击,再次受到重创,最后不得不联合英国、普鲁士等国家组成反法联盟对付拿破仑。而在沙俄的对外战争中,更有几次是以绝对优势兵力却没有取得绝对的胜利,比如在1904年爆发的日俄战争。日俄战争被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俄国的对手是亚洲新兴国家日本,在1904年,日俄双方为争夺在东北亚的势力范围,大打出手,以当时双方的体量来说,俄国干翻日本是大概率的事情。

  因为当时俄国拥有的常备军兵力就达到105万人,战舰总吨位80多万吨,相比之下,日本的数据是很难看的,日本初期兵力只有37.5万,战舰总吨位26万多吨。让很多国家都没有想到的是,俄国竟然不敌日本,在日俄战争中惨败而归。

  如果说日俄战争的惨败还可以说成是俄国在远东地区作战,后勤压力大,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俄国气势最凶,直接动员了1500万军队,按照当时俄国与英法达成的协议,由英法进攻德国的西线,俄国进攻德国的东线,必然会让德国陷入被动。再次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俄国却在战场上被德军各种吊打,在引发国内革命后,不得不以巨大的代价退出战争,假如当时俄国能再坚持个一年半载,那必然是战胜国,而在一战中,俄国是败给战败国的参战国,这个尬。而俄国在历史上最让人大跌眼镜的一场战役,是在苏德战争爆发前与芬兰在1939年的苏芬战争中的表现,当时苏联的体量完全碾压芬兰,又在战前做了充足的准备,却以惨胜而告终,当希特勒看到苏联外强中干,很快制定了巴巴罗萨计划,苏德战争就此爆发。

  在苏德战争中,苏军在战争初期的表现更是差强人意,在战争开始的前18天里,苏联就被俘30余万人,损失武器装备不计其数,而在随后的基辅战役中,苏军66.5万人被德军全歼。一直到莫斯科会战和斯大林格勒会战,随着天气转冷,德军的机械化部队施展不开,这才让苏联喘过气来。在二战结束后,苏联已经成为可以与美国相提并论的超级军事大国,按理来说应该是吊打除了美国之外的任何国家。可是在1979年爆发的苏联-阿富汗战争中,苏联用了10年都没能打垮阿富汗,要知道双方的体量简直就是西瓜和芝麻的较量,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只要苏联抬抬脚,就能让阿富汗覆灭,可事实是,在这场战争中,苏联几乎被拖垮。

  在今年年初爆发的俄乌冲突,当时大家都认为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俄罗斯尽管不比苏联时期强大,但是想要打垮以前的小弟乌克兰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战争的发展完全超出人们的预料,战线不但没有继续向乌克兰一方推进,俄军反倒是不断撤退,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

  如今再来看高晓松说俄国人尚武而不善战那是感触颇深,我们到底是欠美国人高晓松一句道歉,还是坐等俄乌局势扭转?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本文地址:http://www.caipu88.cn/2024/04/77863.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