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教育资讯

聆听“黄河大合唱”的歷史回响

2025-07-20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这首1939年延安窑洞中写就的《黄河大合唱》,一次次震撼演绎,奏出了跨越时空的回响。

  经典常演常新,因為不仅流淌着扣人心弦的旋律,更鐫刻着苦难辉煌的歷史记忆,传承着永不磨灭的伟大抗战精神。

  “每个音符就像一颗子弹,射到敌人的胸膛。”虽不能纵横沙场,诗人、作曲家以笔為枪,振奋了人民的斗志。“有力出力,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有知识出知识”,笔触所及,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这是用全中国的旋律写成的。”从山西民歌,到陕北音乐,再到船工号子,天南海北的音符匯於一炉,何尝不是全民族抗战的深刻注脚!亿万同胞团结一心,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

  歷史无言,音乐有声。一部作品长演不衰,在於穿越古今的感染力﹔一种精神永世长存,在於歷久弥新的影响力。当年轻一代脱口而出“风在吼,马在叫”,无形而有力的精神力量,也在时间长河中得以賡续传承。

  壶口瀑布永奔腾。80多年前,船工在这一带与狂风恶浪搏斗的场景,点燃了光未然的灵感之火,写就《黄河大合唱》歌词。今天,艄公与纤夫逐渐隐退,但“旱地行船”融入实景演艺,文旅融合让土地生金﹔两岸绿树成荫,生态底色愈发鲜明……黄色浪花、绿色山峦、红色文化,為黄河两岸点染出一幅全新的发展画卷。

  三次主持召开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為主题的座谈会,提出“创作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强调“齐心协力唱好新时代‘黄河大合唱’”,习近平总书记為母亲河的永续发展科学谋划,九曲黄河激荡起雄壮的时代交响。

  硝烟早已散去,征途仍在继续。坚定信念干,毛乌素沙地八成染绿,即将成為全球首个消失的沙漠,一代代治沙人书写“人进沙退”的传奇﹔下好协同棋,寧夏、四川促成黄河跨省域用水权交易,山东深化对口援助青海,彰显“同饮黄河水”的深情厚谊﹔不顾困难闯,河套灌区推广信息化改造,太行山脉培育“东数西算”支点,以科技赋能实现动能转换……新的大合唱,高质量发展是主旋律。

  从救亡图存到民族復兴,歷史使命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演进,但爱国的情怀不会过时,奋斗的力量不会衰退,团结的意义不会消减。

  放在更远的时间镜头中看,黄河是滋养万物的母亲河,也是灾害频发的忧患河。千百年来,在克服水患中磨练出的自强不息精神,成為中华民族迎难而上的精神密码和中华文明绵延不绝的强大底气。

  今天,黄河流域水安全保障能力持续增强,但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仍待加强﹔脱贫取得胜利,而共富仍须努力。当今世界,和平成為共识,但新的动荡变革正在演化……前无古人的事业不会一马平川,“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警醒言犹在耳。行进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我们必然会遇到风险挑战,也唯有在披荆斩棘中成就事业。

  两年前,指挥家李心草慎重接过冼星海留下的指挥棒,执棒演绎《黄河大合唱》。“隔空交接”,象征着薪火传承。将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意志、必胜的决心铭刻在过往的史册裡,更要聚力於当下的行动中——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本文地址:http://www.caipu88.cn/2025/07/100939.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