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首页>促销信息

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安徽代表委员支招“土特产”变身

2025-01-23编辑:admin(来源:原创/投稿/转载)


  中新网合肥1月22日电 (记者 吴兰)如何让“土特产”变成“金疙瘩”,发展壮大乡村富民产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22日,正在此间参加安徽省两会的代表委员积极支招,同心共奏乡村振兴曲。

  “宿州市拥有优越的农业基础,是全国着名的粮食产区以及最大的连片水果产区,孕育出如萧县葡萄、砀山酥梨等名优特产,‘果海粮仓’名副其实。”安徽省人大代表张仲君建议,为进一步推动宿州市建设成为长三角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提出从省级层面扩大皖北绿色食品产业集群发展基金,并设立相关专项产业基金,为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与此同时,强化产学研合作,借助科研力量提升当地绿色食品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科技水平。

  “霍邱已发展全国最大的鹅肝生产基地,拥有180多家鹅肥肝生产企业,全县年生产鹅肥肝5000吨以上、鹅肉等农副产品22500吨以上,年综合产值达20亿元。”安徽省人大代表胡建远表示,将瞄准长三角绿色农产品消费需求,积极抢抓机遇,围绕打造朗德鹅全产业链提升产业层次,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示范引领作用,在“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中展现新作为。

  安徽省政协委员杜春花建议壮大特色产业,聚焦“产品”变“商品”,加快推进县域特色产业链建设,做好“土特产”增值文章,推广区域公用品牌打造模式,推动农业由“卖原料”向“卖加工品”“卖服务”转变。

  在聚焦“颜值”变“产值”、“存量”变“增量”方面,杜春花建议,用好田野、河流、森林、古树名木等自然风光资源,深化徽文化、淮河文化、大运河文化研究,鼓励建设村史馆、农耕文化主题类博物馆,办好民俗活动,打造文旅网红打卡点。盘活镇村旧供销社、粮站、厂房、校舍等存量资产,推广“EPC+O”运营模式,开发露营、研学、夜游等新业态,打造一批农业大地景观、平原田园风情、果园林海等特色旅游品牌。

  近年来,安徽省探索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从“实验室”走向“田间地头”,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助推农业科技创新取得成效。九三学社安徽省委会建议,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例如,建立稳定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加大新农科人才培养,推广农业院所和地方农业职业院校基层农技推广人才定向培养机制,提高农技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完)

本文地址:http://www.caipu88.cn/2025/01/92377.html


  • 本网转载的作品,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进行修改或删除。